第16章
放在他那个时代,这座宅院是绝对够得上物保护单位了。
吴管事将杨朔铭带到一间客房内便出去了,一个清秀静衣饰讲究的小丫鬟进来给杨朔铭送上了茶,然后出去了。杨朔铭喝了一口香茗,满口生香的他注意到小丫鬟走路的时候竟然不带风,对这里主人的身份不由得产生了一丝好奇。
大约过了十分钟左右光景,吴管事又来到了客房,请杨朔铭前去客厅和主人相会。杨朔铭跟着吴管事经过房廊,透过雕花格窗,杨朔铭隐约的看见客厅里有好几个人的身影,那位下了他的枪的保安队长似乎也在。
杨朔铭和吴管事来到了客厅里,看到杨朔铭进来,客厅里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集到了他的身上。
一位坐在座的年纪约有六十多岁的锦袍老人看到杨朔铭进来,打量了他一眼,布满皱纹的脸上现出了一丝和善的笑容,他起身来到了杨朔铭的面前,笑着拱了拱手。
“杨先生的义举,我黄侍尧在这里谢过了。”老人用有些沙哑的声音说道,“要不是杨先生,小女此刻恐怕……”
听到他的名字,杨朔铭想起了后世著名的一出样板戏里的大反角,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好笑。
“别说那么多废话了!黄老爷子!”一个尖厉的女声传来,“问问他我儿子的下落!”
杨朔铭转头循声望去,看见了一个穿着绣花旗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阔太太样的女人,年纪约有四十几岁的模样,正瞪着眼睛看着他。
“别胡闹!”这女人身边的一个穿着团花绸缎衣服带瓜皮帽的老头子呵斥了她一声。
“这么个光脸犊子,也能杀得了土匪?”女人不依不饶地说道,“庙会上唱情歌的阿哥还差不多!”
“混帐!你给我住口!”老头子可能是感觉丢了脸面,骂了她一句,不料那女人却大声的哭闹起来。
“我偏要说我偏要说!都是你们舍不得拿钱赎人,才弄成这样!”女人扑到老头子身上哭骂道,“他黄老爷子的女儿是找回来了!可我儿子还在土匪手里!是生是死都不知道!我儿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
杨朔铭本来对她嘲弄自己的话很是生气,但听了她的哭骂之后,却不由得生出了同情之意。
听了妻子的哭骂,那个老头子的神情也显得有些哀伤,他一边好言安抚着妻子,一边用求助的目光望向叫黄侍尧的老人。
“杨先生莫要见怪,请坐请坐。”黄侍尧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伸手冲杨朔铭做了个“请”的手势,要他坐下说话。
杨朔铭坐在了一张酸枝木雕花椅子上,打量了一下客厅里的人们。
黄侍尧将在座的人给杨朔铭一一做了介绍,除了那位保安队的徐队长,其余的都是本镇有名的乡绅。
“杨先生拯救小女出匪窟的义举,小女已经说与老朽知晓,老朽全家上下无不感激杨先生之大义。”黄侍尧感激地说道,“杨先生的大恩大德,老朽铭记肺腑,盼将来能略报一二。”
听了他的话,杨朔铭只是客气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因为这位“黄老太爷”的嘴上虽然说的令人感动,但实际上,应该并不是那么回事。
他在得知消息之后,应该是并没有想到要感谢自己,可能是出于维护女儿名声的关系,他原打算装不知道。而后可能是消息传出后别的被绑票的家长找上门来,他才想到来找自己。而他的女儿当时明白了父亲打的什么算盘,因此才会叫人悄悄的给自己送了十块银元过来。
十块银元并不算多,杨朔铭甚至怀疑这些钱是那个姑娘自己出的,很可能是她所有的零花钱。
“可能是因为受了惊吓,小女对脱险经过说的并不详细,也没有说出她的几位同学的下落,杨先生可否告知一二?”黄侍尧问道。
“是啊!这些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都快急疯了。”另一位打扮入时但相对朴素一些的姨太太模样的妇人有些焦急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