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高科技军阀> 第40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4章

“不可能!这不可能!支那人的科学技术,不可能过日本!这不可能!”秋山真之大叫了一声,突然一口鲜血喷了出来,然后身子慢慢的软倒。
参谋军官大惊失色,他上前一把抱住了司令官的身体,然后开始大声的呼救起来,几位军官手忙脚1uan的上前将秋山真之抬了起来,下了舰桥,向医务室跑去。
“日本人的船上好象出事了。”
站在“共和”号战列舰舰桥上的徐振鹏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有些奇怪的说道,“象是有人受伤了。”
“很可能是日本人看到了中国海军拥有这样强大的战舰,嫉妒羡慕和仇恨jiao织在一起,因而病倒了。”担任“共和”号代理舰长职务的美国海军上校施奈德用不太流利的汉语笑着说道,“根据我们的情报,日本海军现在还没有吨位这样大的战舰,中国海军这一次,走到日本海军前面去了。”
(一百五十九)贝蒂的计划
(一百五十九)贝蒂的计划
“听说日本人把他们的主力战列舰都开到旅顺去了。”副舰长沈鸿烈上校看着远处的一艘艘日本前无畏舰,冷笑了一声。
徐振鹏听出了沈鸿烈话里的弦外之音,眼中也闪过一丝愤恨之色。
沈鸿烈1882年出生于湖北天门,自幼勤奋好学,19oo年,沈鸿烈府考即得中秀才,执教于府学。19o4年进入武备学堂,后参加湖北新军。19o5,沈鸿烈以官费留学生身份赴日本海军学校留学,同年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夏毕业回国,加入清朝海军,由海军“楚观”舰候补管带起步,先后担任清政fǔ军咨府及参谋部海军局科员。1911年1o月沈鸿烈参加辛亥革命,曾任海军统领、宣慰使,参与策动长江下游清朝海军起义。1912年,沈鸿烈担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fǔ海军部军机处参谋。1913年调任北京总参谋部海军局上校科长。1916年3月,受海军部派赴美国任海军武官。
沈鸿烈作为一名曾留学日本的海军军官,又曾经参加过同盟会,对日本其实是存有一定的好感的,但这些仅存的好感,随着日本bī签“二十一条”遭拒随后大举入侵中国的炮声而彻底消失了。
在日本海6军大举入侵中国之后,在北京的沈鸿烈深知中国海军的实力不足以对抗日本,因而忧心如焚,但随后曹妃甸海战的捷报传来,让沈鸿烈的精神为之一振。作为在北京总参谋部海军局任职的军官,近水楼台的他想方设法知道了曹妃甸海战的详情,对提供新式漂雷的杨朔铭便存了一份景仰之情。
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胜利结束后,沈鸿烈被任命为驻美武官,在美期间,他便听到传闻,中国政fǔ在美国有一个什么“一揽子”的购舰计划,他一开始以为这些是中国海军部故意放出的mí惑日本人的烟幕弹,因而并没有在意。
作为曾在京任职的海军军官,沈鸿烈当然了解中国政fǔ目前的财政状况,让现在的中国政fǔ拿出如此巨额的接近天文数字的资金在美国采购军舰,还不如让母猪上树来得更容易一些。
但让沈鸿烈始料未及的是,这件事竟然真的成为了现实。
他现在还记得,当自己接到北京海军部的电令,前去美国纽约海军造船厂接收“共和”号战列舰时的心情。
当时的沈鸿烈,甚至于对这份从北京来的加急电报的真实xìng产生了怀疑。
但当沈鸿烈风尘仆仆的赶到纽约,亲眼看到那艘已经完成了全部舾装的巍峨巨舰时,不由得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而所有的疑虑,至此烟消云散。
在和那位造舰监督林郁菁博士几次畅谈之后,他才知道,这些艨艟巨舰的诞生,和那个叫杨朔铭的年轻人,有着怎样的联系。
而现在沈鸿烈也想不明白,身为“全国实业督办”的杨朔铭,是怎么nong来这购舰的大笔资金的。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海军舰艇“一步登天”式的升级换代总是令人兴奋的现实,对于这些“细枝末节”,沈鸿烈也不愿意再去费心思了。
从那时起,沈鸿烈便将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这艘战列舰上。
由于英国自日德兰海战后迫切需要大型战舰保卫本土,为了让这六艘整齐簇新的新式战列舰尽快挥作用,中美英三国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完成了相关的合作办法,而中国海军官兵们也深知责任重大,在“为国争光”思想的激励下,开始了刻苦的训练。在老牌海军大国英国和新兴海军强国美国的帮助下,中国海军战列舰队很快便完成了相关的训练科目,在到达英国之后,已经初步具备了战斗力。
在中国战列舰队到达英国之前,为了防止德国6军在海军的掩护下在英国登6,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主力就应英国政fǔ的要求紧急进驻英国本土,美国海军先后派遣“内华达”号、“俄克拉荷马”号、“宾夕法尼亚”号、“亚利桑那”号四艘战列舰到达英国,会同英国海军实施海上防守作战(美国人对德国公海舰队在日德兰海战的强悍表现也感到恐惧),在得知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到达后,面对重新具备了一定实力的协约国海军兵力,德国海军再次采取了日德兰海战以前的“打了就跑”的战术,对英国本土实施破坏xìng的袭扰作战,由于各国海军号令不一,德国舰队先后和美国海军及日本海军生过数次遭遇战,但结果都以jiao战双方的怯战图而告终。
为了能够重新夺回制海权,维持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在英国的倡议下,协约国方面成立了海军联合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中美英日四国海军作战,英国“大舰队”司令贝蒂但到现在为止,这种史无前例混合搭配作战所取得的战果却乏善可陈。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