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高科技军阀> 第643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3章

“现在的支那,正在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来西伯利亚之前,去过支那南方一些省份,访问过那里的人民,他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满清统治时期好得多,税赋减少了一半,人民可以自由接受现代教育,各项制度都向美国看齐,大家都以追上并成为日本那样的强国为己任。最重要的,现在的支那,真正实现了满汉藏蒙回各民族的共和,这是已故的孙中山先生期待而未能实现的。我认为,支那政府选择接受美国的帮助,是极为明智的举动,虽然说独立的支那并没有能真正体现亚洲解放的真意。但结合了西方工业文明和支那传统文化的这种战略,正是支那区别于欧美列强的最大优势,对现在支那的快展也是最为合适的。”
“日本国内的很多人把支那人当成是劣等民族,认为同支那的任何合作都是可耻的,这其实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看法。亚洲的共存共荣,从长远来看,会消除民族、国家的界限,但是,在当前的阶段,先必须实现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和平、团结、共荣的局面,这是最基础的一步。而因为满洲和蒙古的归属,导致了日支的不和,这是亚洲解放事业面临的最大危险。欧美的外来干涉,总有一天是会消除的,而亚洲的邻国,是不会消失的,邻居都不能互助共荣,哪里谈得上亚洲共荣?以前的我,执迷于短期的利害关系,却损害了长远的战略基础,实在不能称为合格的谋略制定者,那时我所策划的战略,也不能视为优秀的战略,如果没有之后相阁下的辛勤补救,则亚洲共荣的设想在‘海参崴事变’之后就荡然无存了。即使到现在,日支关系也没有恢复到‘海参崴事变’以前的状态,在支那,憎恶日本的人应该是比之前更多了。那些在冲突中失去亲人的人们,会轻易的谅解吗?我对此不抱太多的期待。时间会证明一切。人类,本来就是在战争中不断的学习,法国曾经与欧洲为敌,和平以后,各国人民并未厌憎法国,俄国贵族甚至于还流行法国的宫廷文化。我的作为根本比不上拿破仑,拿破仑以战争的方式成功的结束了封建时代,而我想要以战争的方式结束亚洲的殖民历史却没有能够成功。拿破仑的军功是后人无法比拟的,他的失败是因为环境限制,使他不能体会一人之力与世界之力的差别,这是失败的根源。可是他一人之失败,却塑造了世界之进步,则此失败比一人之成功,更有益于人类的整体,可以说拿破仑就是军事界的殉道者,和宗教家的殉道,路径不同,指向归一。虽然我很钦佩拿破仑,却并不想成为殉道者,也不希望他人殉道。拿破仑做的事情都只是为了法国一国的利益,而相阁下做的这些,则是为了亚洲的整体,他的思想已然越了时代,将来也许会成为纪念碑一样的存在。我想,日本迄今为止,都没有过象相阁下这样伟大的人士。这并非思想境界不及,而是思想家与实干家脱节所致。如何把精神的领悟落实到物质的实践,这其实是人类文明的难题。我现在只是担心,象相阁下这样的人太少,没有办法在今后贯彻亚洲共荣的理念,导致这千古伟业终于不能完满达成。”。.。
(二百七十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百七十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1921年12月25日,北京。
坐在汽车里的杨朔铭,望着车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才意识到,再有几天,这一年又要过去了。
“你竟然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回来了,”坐在杨朔铭身边的梁启笑道,“其实应该给你们这些打了胜仗的将军安排一个盛大的凯旋仪式才对。”
“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何况,也太费钱了。”杨朔铭笑了笑,“再说,胜仗也不是我打的。”
杨朔铭说着,不自觉的回头望了一下身后,在他的座车后面,是傅卓瑶和曦雪柳香芸等人的车。
他并没有告诉梁启,总统府曾经提议举行凯旋式,而被他和蔡锷等人不约而同的拒绝了。
而这当中的原因,主要是安全问题。
生在承德和路上的几次未遂刺杀事件,已经让他提高了警惕。
“对了,和谈的事,你应该是比我们都清楚,这当中和日本人的幕后交易,到底都是些什么?能透露一二否?”梁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道,“这当中是否涉及国家主权及领土?要不然,国会里那些不识趣的提出来开个听证会什么的,可是够你喝一壶的。”
“对日本人来说,为了保面子,可以称之为幕后交易,对咱们中国来说,则是光明正大的事情。”杨朔铭笑着说道,“这当中有不少条件还是我定的呢。”
“噢?”梁启的脸上现出了专注之色,“都是些什么?”
“除了收回日本在华所有权益之外的协议之外,就是‘分赃协议朔铭说道,“也就是如何瓜分中、东西伯利亚地区。”
“怎么个分法?说来听听?”梁启的话里有掩饰的不住兴奋和焦急。
“咱们中国得到外兴安岭、滨海区、马加丹以南、亚纳河以西的西伯利亚土地,向北直到北冰洋,向西直到哈坦加——伊尔库茨克一线。日本得到的则是马加丹以北、向东直到勘察加半岛、向西直到亚纳河东岸的土地。”杨朔铭说道,“当然,作为代价,日本将放弃在华一切权益,并将台湾交还给我国。我国还将托管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和琉球群岛。”
“这可是笔好买卖啊”梁启拍了一下大腿,激动的说道。
“我原来打算将朝鲜也要过来,但没有搞成。”杨朔铭说道,“而我也考虑到我国和日本之间应该有一个缓冲,所以就在这一块让步了。”
“有争有让,这和谈才能成功,否则和谈破裂,然后一味的打下去,也不是办法。”梁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杨朔铭的想法,“咱们中国这一次参加欧战已经颇受诟病,打日本收国权还好说,再加上进攻苏俄,战事旷日持久,民间已经颇有微词了。”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老百姓也确实腻烦了,”杨朔铭说道,“好在现在,战争事实上已经结束了。”
“已经结束了?”梁启有些惊奇的问道,“现在不是还在向苏俄境内推进吗?”
“苏俄军主力多在铁路沿线一带,已经基本肃清了,西伯利亚的大多数地方都是无人区,无论是咱们还是日本人,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圈地’的阶段,战斗没有多少了。”杨朔铭笑着给梁启解释道。
“这一次多国出兵苏俄,可仍然久战不下,看样子这苏俄还是很有生命力的。”梁启听了杨朔铭的话,不由得感慨起来。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