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高科技军阀> 第66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1章

“原敬首相来了没有?让首相和我说话”“准天皇”不耐烦地提高声音说道。此时此刻,皇宫外面还时不时的有断断的枪声传来。他觉得与其说叛乱分子可恨,不如说眼前这班没用的满朝文武让他感到失望。
一位内宫大臣只得鼓起勇气,将外面传来的各种可怕消息如实禀告:叛军已经占领市内各要害部门和军政首脑机关。盛传已有原敬首相和几位内阁大臣惨遭杀害,参谋总长和军令部长下落不明,等等。皇宫外面的叛军已经提出…要求:晋见天皇,改组现行内阁体制,现役军人参政议政等。
“你们陆军该怎么解释这件事?”听完了报告,年轻的裕仁大为震怒,他愤愤地把头转向陆军将领们,大声的质问道。
“臣等束军不严,愿领罪责。”几位将军诚惶诚恐地说道,此时他们的内心里并不是太惧怕“准天皇”发怒,甚至暗暗有些幸灾乐祸,“但是据臣等所知。叛军并非对圣上及殿下不敬,而是对陆军长期受压不满,臣斗胆念几句叛军的《纲领宣言》:‘……神国日本之国体,体现于天皇陛下万世一系之统帅……私心私欲不顾民生与繁荣之徒簇出,无视天皇之尊严,元老、重臣、军阀、财阀、官僚、政客均为破坏国体之元凶……我军人之职责乃是清除君侧之奸臣,粉碎重臣集团之阴谋,此系天皇陛下臣民之神圣义务……’”
“那你们的意思,是不是认为天皇陛下应该向叛军的要求屈服?”一位内阁大臣看出将军们全都不怀好意,他们企图利用叛军来达到要挟天皇的目的,于是立刻针锋相对地反击。
“阁下的话恐怕言过其实吧?”一位日本陆军将领厉声说道。他们现在自恃兵权在握,根本不把内阁文官们放在眼里:“军队里派系之争乃是叛乱的祸根,自然应予严厉整肃,但是陆军中的普遍要求也不能不予以重视”
“陆军军纪松懈,纵兵叛乱,陆军大臣应当向皇上请罪,引咎辞职”内阁大臣毫不退让,大声说道。
“启禀殿下,镇压叛军乃当务之急,平叛之后,臣等愿与内阁一道总辞职”一些将军齐声说道。
很明显,“统制派”的将军们决心利用内阁的困境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既要清除陆军内的老对手“皇道派”,又要在内阁里实现军人组阁。
听了将军们的话,裕仁一时间沉吟不悟。
内阁大臣和将军们的争吵使他感到头痛。他毕竟还年轻,经验不足,从未经历过政变这样的大事。他的大臣们都是大正时代甚至明治时代的功臣,年高德劭,诡计多端,表面恭顺,背地里未必把他放在眼里。父皇身染重疾,已经无力处理政事,身为事实上的一国之君,如果连这些恃功自傲心怀鬼胎的群臣都制服不了,怎么做到大治天下呢?
“我认为殿下应该体谅陆军方面的心情,宣布赦免那些忠于天皇的军人的不敬行为。”一位陆军中将军衔的亲王站出来奏议道,他是众所周知的“皇道派”支持者之一:“……铲除奸佞,效忠天皇是他们的天职,皇上和殿下能伤害陆军的这种感情吗?”
亲王的话音刚落,一位陆军中将便针锋相对地反驳:“叛军所为已经有损神圣国体,为全体陆军将士所不容,殿下如果加以赦免,不是太宽大无边了吗?”
亲王不甘示弱,立即反唇相讥:“陆军方面‘下克上’,实属不得已之举,去年‘海参崴事变’的时候,陆军不是也有过类似的举动吗?那时殿下并没有追究将士们的越权责任啊”
将军毫不退让:“怎么可以把向故国满洲宣战和犯上作乱混为一谈呢?亲王身为陆军中将,难道连什么是对外宣战和把枪口对准皇宫也分不清楚吗?”
两个人面红耳赤,怒目相向。皇宫里一时间三足鼎立,各不相让,气氛十分紧张。
此时处在漩涡中心的“准天皇”裕仁反倒冷静了下来。从感情上讲,他对叛乱分子的作为甚至抱有相当的赞赏心情。这批年轻军官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兵谏,杀了首相和内阁大臣,他们一定已经做好了杀身成仁的精神准备。如果所有的日本国民,尤其是文武大臣都能这样忠心耿耿为皇室献身,而不是各谋私利勾心斗角,那么日本统一亚洲“八肱一宇”的大业有什么不能完成的呢?
不是裕仁不能容忍对自己和父亲的不敬行为,而是日本皇室的权威本身不容丝毫冒犯。谁要是犯了不敬之罪,谁就得赐死,而不管你的动机如何。关键问题在于,政变事件是个绝好的机会,他正好把那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元老重臣和功高盖主的将军们统统赶下台去。
为了这个目的,那些年轻的叛乱者就必须赐死,成为献上皇权祭坛的一群牺牲品。日本天皇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和日本历届天皇一样,裕仁也是利益而非情感的动物,权力之争从来都要以流血为代价:要么你支配国家,要么被人支配,二者必居其一。
裕仁的嘴角动了动,发出一声不令人察觉的叹息,然后稍稍变换了一下僵硬的坐姿,威严地咳了一声。
“你们都退下去,”他生硬地挤出了一个生气的表情,一双白眼珠毫无生气地圆瞪着,“……如果陆军不能马上镇压叛军,朕将亲自出宫去劝他们投降。”
镇压叛军的工作又在互不相让的争吵中拖延了五天。直到2月18日上午,大批从京都附近和甲府调来的部队才陆开进城来。天皇的敕谕被印成传单从飞机上撒下来,纷纷扬扬好象漫天飞舞的雪片落在东京的街道上。下午二时左右,叛军开始被天皇诏书瓦解,许多士兵放下手中的武器并返回各自的兵营。晚七时,叛军军官决定放弃兵谏集体投降,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只有松本大尉拒绝放下武器,他独自走到皇宫门前的空地上,仰天长啸,然后拔出军刀剖腹自杀。几小时后,加藤铃美从收音机里得知松本大尉的死讯,亦在屋子里自缢身亡。
此后一周,日本军方对政变部队进行了严酷镇压。参与谋反的军官被判刑,士兵被集体遣送劳改农场或者矿山做苦工赎罪。共有十三名军官、四名文官被执行死刑。他们被蒙上眼睛绑在柱子上,前额和左胸被红笔画上靶标。但是他们人人都毫无惧色,临刑前三呼万岁,高唱日本国歌《君之代》,场面很是壮烈动人。
日本军部上层和内阁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四名陆军大将被解职,一些狂热的要求马上对中国开战的将领都受到了清洗。内阁被责令总辞职,那位同情叛军的亲王受到贬黜。被编入预备役,不再过问军政大事。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同亲王针锋相对的那名将军也受到牵连,退出现役。
史称“二?一三事件”的未遂政变虽然没能成功,但是它对日本乃至亚洲局势的影响或者说后果都是巨大的,它促使日本的社会政治结构发生了改变,直接促成和影响了日本以后对华政策的形成。摄政宫裕仁亲自参与过问整肃军队的事务,打破现役军人不得参政的惯例,把那些主张抓紧时间全力发展以便日后对华对美作战洗雪前耻的野心勃勃的年轻将军擢升到了军部首脑机关和内阁里来。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