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正象杨朔铭所说,这首《满江红?登蓬莱仙阁》,正是吴佩孚所做。他刚才在报告当中看到了这首词,一时心血来cho,才写了两笔。
“吴子y将军以书生带兵,崛起行伍,这一次抗击日寇,立下赫赫战功,也是一位大大的英雄。”曦雪说道,“难怪能做出这样的诗词来。”
听了曦雪的话,杨朔铭一时间默然无语。
吴佩孚以秀才之身投笔从戎,他上马yn诗,下马读书写字画画,熟读《易经》、《舂秋》,在北洋军阀当中可以说是非常特别的。
而吴佩孚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就是这一次的东北抗日之役。
现在中国陆军当中传唱的军歌,就是他自己填写的这阕《满江红?登蓬莱阁》
此时刚才那篇报告中的话,依然在杨朔铭的脑中回dng。
“……其本人饮食起居都很简单,吃的是面食、米饭,每餐只喝少许山东黄酒或绍兴酒,早睡早起。平时练兵、打仗之余,喜欢读书,不爱钱,不怕死,不向外国人低头。”
“吴常驻洛阳时,曹锟在保定之军因欠饷jī发兵变,实际上是学生出身和行伍出身的新旧派官兵的矛盾引发的冲突。曹锟急召吴前去解决。吴遂召集全体官兵做了一次‘英雄并立’的讲话,意思是学生出身的官兵是‘英’,行伍出身的官兵是‘雄’,必须能文又能武才是英雄,希望他们相互学习,好好团结。虽然他说话有些口吃,而且一口山东蓬莱土话,不太好懂,但一场兵变还是被他轻轻几句话给化解了。兵变化解的关键是这些不同出身的官兵都对他怀有敬意,他本人既是秀才也是兵。吴佩孚军中传唱他自己填的词《满江红?登蓬莱阁》,日本人听了都不舒服,有一个日本记者到其驻地采访,曾当面质疑:‘登蓬莱阁能够望见长白山吗?’他回答:‘吾心眼通灵,岂止能望见长白山,还能望见你们富士山昵’日人惭恨而退……”
“苏俄曾派代表联络吴之事确凿无疑,吴在洛阳时,苏俄派代表前来晋见,表示要扶植他为中国之主,吴毫不犹豫拒绝了苏俄代表之议,称‘国家土地利权,无丝毫可以相让者’。他对于别人称他为军阀并不介意,还曾赋诗自我解嘲:‘敢云s相曾参透,却信军阀力无边。’”
“吴氏清白自许,不纳妾、不积金钱,平日饮酒赋诗,一派书生本s。其好自比关、岳,然思想亦不失jī进,故苏俄曾青睐之,事出吴佩孚声援学运学生的通电:‘彼莘莘学子,jī于爱囯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既非争权利热中,又非为结党要誉。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以此电故,青年学生多赞誉之。”
如今的吴佩孚,可以说是目前北洋军阀当中名声最佳的一个。甚至于连曦雪这样的nv子,都对他抱有很大的好感。
(三百一十四)摸底
(三百一十四)摸底
(三百一十四)mō底
“吴氏常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心即天心也’,‘士气即民气也’。他同情支持学运,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学生乎’,‘自古以来,学生干预时政,从东汉到宋代的太学生,载在史册,后世传为美谈’,‘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其伤实多。主政者不可不慎之。’此次曹锟贿选总统,吴氏闻之,曾jī烈反对,曹氏不纳其议,确为实情。”
“吴氏笺注秋《左传》,已经完成四分之一。他大骂杜注,但极其夸奖这部书在军人教育上的作用,其好自比关岳,听其评《左传》,见解多有幼稚之处,外人闻其论不免惊奇,然而同时却能从其身上感觉到一种极大的安慰,盖以如此理解支持着自己人生事业之人,当不会屈膝事虏……”
此时,杨朔铭眼前浮现出的,已经不是那个在后世的教科书里面目可憎、叱咤自喜、不可一世、杀害工运领袖的吴佩孚,他从财政部情报局送来的报告中读到的这个吴佩孚,更加真实,有血有ru。杨朔铭看到的,是一个在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人,一个lun世中投笔从戎取得巨大成功、但又感到高处不胜寒的成功者,一个被滚滚cho流推动的新时代的传统军人。
但现在杨朔铭担心的,就是象吴佩孚这样的军人,而且是手握重兵的地方军阀,很可能成为自己强国之路的阻碍。
吴佩孚治军严整,带兵有方,又参加过欧洲的战争,在中**队当中威望极高,可以说是一员难得的大将。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xng,象吴佩孚这样的人,对外战争时期,会是极为有用的人才,但在和平时期,成为地方军阀,却很容易给国家带来威胁。
如今,蔡锷的“军队国家化”计划已经实施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会愿意jiāo出手中的兵权,推动中国国防力量的建设吗?
想到自己费尽心力,才争取到了张作霖的支持,杨朔铭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叹息起来。
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北洋军阀目前势力最大的直系和奉系,一旦起了冲突,所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xng的。
“将军在担心什么?”曦雪看到杨朔铭的眉宇间似有忧s,在一旁问了一句。
“我担心的事情,你觉得你能帮上忙吗?”杨朔铭看到了她眼中闪过的关切之s,不由得有些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