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岩崎君有何高见?”有人问道。
“日本想要夺回货币控制权,就应该和支那开战!”岩崎弥久大声的吼道。
“在英米的支持下,支那的币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胜利:金融危机在很大水平上得以缓解,支那的生产一旦回升,经济复苏,国力便会空前强大!支那的币制改革带来了两大成果,就是英米把持支那金融权势的加强和支那国力的增添!这对日本无疑是可怕的威胁!想要打破这威胁,就必须同支那开战!”
听到岩崎弥久的石破天惊之语,藤田勇险些从椅子上掉下来,他紧紧的盯着岩崎弥久,想要确定他是否是在开玩笑,但当他看到岩崎弥久那双满是狂热的眼睛,终于明白他不是在哗众取宠,而是他心里的真实想法。
会议室里一时间静得出奇,不知过了多久,不知是谁轻轻的鼓了两下掌,象是受了他的情绪的感染,掌声渐渐的多了起来,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大,藤田勇这时才知道,不止是一个人有着和岩崎弥久一样的想法。
舰政本部,造舰部设计室。
“向支那开战!”
“夺回被支那掠夺的财富!”
“绝不能让英米的阴谋得逞!”
站在屋子里看着手下人收拾图纸的平贺让听着窗外传来的军人和平民游行的呼喊声,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手中的图纸上,可能是受了外面人们狂热的情绪感染,他那双藏在眼镜片后面的眼睛,也不由自主的发出异样的光芒。
“真的要在新造舰艇上全面取消焊接技术吗?”疲惫不堪坐在椅子上的海军造船少将藤本喜久雄看着平贺让,用嘶哑的声音问道。
“是的。”平贺让听了藤本喜久雄的话,眼中的光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和鄙视。
“不能这样!”藤本喜久雄绝望地大叫起来,“你不能这样干!这是犯罪!”
“犯罪的是你。”平贺让冷冷地说道,“正是因为你的关系,才接连发生了两次严重的事故!”
听了平贺让的指责,藤本喜久雄痛苦地垂下了头。
平贺让所说的两次严重的事帮,便是震惊日本造船界的“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正是这两次事故,毁掉了藤本喜久雄的前程。
所谓“友鹤事件”,是作为《伦敦条约》的产物出现的。由于《伦敦条约》没有限制排水量低于600吨的水面军舰数量,对吨位在600吨至2000吨之间、装备4门以下口径不大于155毫米的主炮、无鱼雷发射装置、航速低于20节的军舰数量也未作限制。昭和初年日本海军的“鱼雷艇”构想,就是《伦敦条约》造成的后果。
在大正末年的时候,日本海军已经废止了“鱼雷艇”的称呼。昭和年间的所谓“鱼雷艇”,其实就是小型化的驱逐舰。以其首制舰“千鸟”型鱼雷艇为例,其设计排水量为533吨,搭载3门127毫米炮和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速度达30节,实际战斗威力相当于当时的小型驱逐舰。由于排水量在600吨以下,因此不受《伦敦条约》的限制。但是,要在如此小的吨位里塞进这么多的武备,毕竟为不合理之举,其最大的缺陷就是复原能力不足。“千鸟”号在试航中就发现,舵角为15度时,其倾斜度竟达30度,于是回厂改造,在两舷外加装凸出部,改造后排水量为730吨。
“千鸟”级鱼雷艇一共建造了4艘,依次为“千鸟”、“真鹤”、“友鹤”、“初雁”。“友鹤”号于1934年2月24日在舞鹤工厂竣工,两天后自舞鹤出港,2月28日抵达佐世保,加入由“千鸟”、“真鹤”组成的第21鱼雷战队。从3月6日开始,该战队以轻巡洋舰“龙田”号为假想目标,展开野战训练。由于“真鹤”号发生机械故障,因此只有“千鸟”、“友鹤”两舰参加。
3月11日夜,第21鱼雷战队和“龙田”号巡洋舰临时停泊于九州岛西部、西彼杵半岛与五岛列岛之间的寺岛水道。12日凌晨1时15分,两舰起锚,准备进行最后的训练。但是当时海面风浪较大,因此于3时25分下达了演习终结的命令,全队返回佐世保。当时风向东南东,风速每秒20米,浪高4米,时有阵雨,但是比起高海况的太平洋来,当时的天气并不能说是非常恶劣。演习终止后不久,“友鹤”号的无线电收发机因摇摆幅度过大,从台上跌落下来摔坏,于是“友鹤”号舰长岩濑奥市大尉下令通过灯光信号与另外两舰联系。
凌晨4时左右,这支舰队在大立岛南方7海里处受到风浪冲击。此处海面被五岛列岛、平户岛和九州岛西北海岸围合,南面向东中国海敞开,由于地形、水深和风向的原因,形成了由南至北的复杂的三角波,其波长与“友鹤”号的固有摇摆频率吻合,“友鹤”当即于4时12份倾覆,此时距其竣工仅有半个月。
“友鹤”号倾覆后不久,“龙田”号即发现与其失去联系,遂用探照灯搜索海面,并向佐世保镇守府发电汇报。12日天亮之后,海军出动飞机进行搜索。下午1时左右,“龙田”号发现倾覆漂流中的“友鹤”号舰体,遂派出小艇,利用缆绳套住其螺旋桨轴,以1节的速度缓慢将其脱向佐世保。途中,佐世保港务部和佐世保海军工厂的救难队陆到达,也参加到拖带工作中。
救难船队以4节航速前进,于13日清晨7时抵达佐世保港。经水下作业,将桅杆切除,同时在舰腹打开几个口子,向舰内输入压缩空气,并救出3名在机舱工作的水兵。晚上7时,“友鹤”号借着满潮的机会被引入船坞,随即进行船底切开作业。“友鹤”号最终共计救出13名幸存者,而倾覆时溺毙和曳航途中在船舱中窒息死亡者达72人,试图逃脱而落入海中下落不明者28人,两者占了“友鹤”号舰员的绝大部分。
日本海军在《伦敦条约》后建造鱼雷艇的目的,就是在夜间外海对敌舰队展开鱼雷夜袭。如今竟然在夜间外海因小量风浪即告倾覆,因此立即引发各界交相指责,认为此乃忘却复原性这一造船史上最大与最先原则所造成的损失。各方除要求造船界进行反省检讨之外,对于军方因国际条约限制、宁可牺牲安全性也要加强舰上武备的观念也提出了抨击。
“友鹤事件”之后,日本海军立即组成了以加藤宽治海军大将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开展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事故原因是由于重心过高所致,重心过高则是因为设计有缺陷,搭载武器过多。考虑到在小吨位舰上搭载大量武器的要求毕竟是出自日本海军自己,因此“特型驱逐舰”和“千鸟”级鱼雷艇的设计者藤本喜久雄只受到“谨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