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佐藤在进行第二次攻击时,费了好大周折才把一架‘快刀’式飞机击中起火,进入螺旋。与此同时,两架‘疾风’式飞机的左发动机也都冒起了黑烟。佐藤的座舱被打得尽是弹孔,浅间也受了伤。当他们快要着陆的时候,右发动机也失灵了。于是,佐藤只好用机身迫降。我们比他们稍强一点,但飞机也被打得象蜂窝一般。”
“我们航空大队大部分人都参加了这场昼间与‘快刀’式飞机交锋的战斗,人员全部都受了伤。我们一共击落了4架‘快刀’式飞机。第二天当大队再次出战时,却损失了8架飞机。后来听说,凡是参加昼间作战的大队,差不多都遭到了同样的不幸。”
“损失掉的飞机可以补充,但损失掉的人是无法弥补的。但是,在这样的战斗中损失一些优秀飞行员总是难免的。我们的飞行员好象一只猛虎,一旦地面导航军官把他们引向敌轰炸机,当雷达捕捉到目标并判明确系敌机之后,他们就会象饿虎扑食一样猛扑上去。但要想在敌机的猛烈火力面前取胜,只能用几架飞机从正面进行突击是不行的。”
“虽然我们的部队不熟悉这样的战斗,但还是坚持出动。1943年8月7日,小山中佐率领三个四机组对空袭后返航的支那轰炸机进行了截击。第12中队中队长久木这次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战斗。虽说他是个著名的战斗能手,但在武器装备强大的‘快刀’轰炸机面前,他这个能手却不能了。接敌后,战友们就看不到他了。久木和森川都没有回来,也没有人看到他被击落,谁都不知道他们的下落。战斗结束后,我们部队出动了所有飞机到海面上搜索,直到天黑也毫无结果。久木对空战是有绝对把握的,在这几个月里,他接连打掉许多架支那轰炸机,自己却从未受伤。然而,这一次的出击就送了命。在出发前,他刚刚得知由于夜战中击落4架敌机自己被授予勋章的消息。他的死在部队中引起了严重的不安。人们不禁问道,难道部队已经困难到这种地步了吗?就连久木这样的能手也非要参加他所不熟悉的战斗不可吗?”
“日本航空兵各战斗机部队的战斗机奇缺,不论是在西伯利亚、在太平洋、在兰印,还是在日本海沿岸,到处都缺少战斗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土防空排到了优先的地位上来。”
“‘战斗机!战斗机!战斗机!’”这是山本长官在前不久提出的要求,他为必将在日本本土上空发生的空战而担忧。在本年制定的飞机生产计划中,战斗机月产不超过120架。而现在,战线已经扩大到本土,面对支那军飞机的越洋爆击,这么点飞机实在是少得可怜。”
“支那人的轰炸促进日本国内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首相表示首先要使现有产量翻一翻,到今年年末,月产量要达到一千架。到了秋天,战斗机月产量达到了300架,而且生产开始逐日上升。这些新飞机被各条战线一抢而空。眼下这场空战一开始就如火如荼。尽管飞机产量直线上升,但战斗机依然供不应求。”
“在大海的对面,支那空军正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日本本土的防空体系。这次初战只不过是‘快刀’的一次试探性飞行。究竟该如何估价日本的防空力量,他们还没有底。由于在日本上空遭到了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勇猛善战的日本战斗机的截击,他们开始有点谨慎了。”
“支那人计划是首先消灭日本的防空战斗机部队以及生产这些飞机的工厂。因为如果不尽快消灭日本战斗机部队,那么,摧毁日本工业的计划就将难以实现。”
“1943年8月14日,支那内阁会议决定对日本轰炸今后可‘无限制’地进行。这个决定非同小可。我们大家都很担心,一旦去掉‘限制’就再也刹不住车了。因为大家都能够看出来,支那如今将要进行的轰炸与过去的轰炸相比,那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就在久木牺牲的当天夜里,支那轰炸机开始轰炸日本城市。午夜刚过几分钟,‘快刀’式轰炸机就飞到了长崎市上空,炸弹命中了市中心的大街,炸死很多平民,其中不少是妇女和儿童。”
“当时的支那空军部副部长肖洋在他发表的题为《轰炸战的辩护》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日本比我们抢先了一步,首先轰炸了我国本土上的目标。这是历史事实……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比较正确,但更为艰难的道路。由于日本空袭了我们城市,从而也就失掉了保证日本城市安全的特权。……如果那时他们的做法温和一些,也许我们不会轰炸东京和工业区。当然也不能说得太绝对了。’”
“我认为他说得很对,日本企图用空袭扭转局势的尝试失败了。尽管轰炸只限于军事和军事工业目标,但由于当时的瞄准具精度很低,况且又是夜间轰炸,所以支那平民也受到了损失。结果导致了日本遭到可怕的报复。”
“战争促进了发明。正当日本在太平洋和东西伯利亚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支那空军却赢得了组建庞大的轰炸机部队的机会。支那的高频工程师们研制成功了一种无线电导航设备,并很快建立起一整套无线电导航网。有了无线电导航网,支那人的夜间战斗机在任何时候都能知道自己和敌人的准确位置。”
(五百一十七)燃烧的东京
(五百一十七)燃烧的东京
“现在支那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充分准备,可以公开放弃过去的那种克制态度。从他们派来的‘鸿雁’大型轰炸机就能看出来……”
村山的战争记录到此为止,因为他随后在阻击由中国“鸿雁”战略轰炸机组成的“空中舰队”的战斗中阵亡了。
“为什么这几次出动的全部是‘快刀’机群?”
杨朔铭看完了战报,有些不解地问道:“‘快刀’是中型战术轰炸机,应该是不适合执行战略轰炸这样的任务吧?”
“总长说的不错,”空军部副部长肖洋笑着点了点头,“轰炸日本,‘快刀’的航程是够了,但是载弹量不够,执行样的任务,应该是‘鸿雁’这样的重型轰炸机上阵。”
“‘快刀’轰炸机最大的优势是仅仅比战斗机稍差的机动性和足够的快速,还有装甲机身的生存性,是用来面对高强度防空的突防机型。”杨朔铭说道,“如果一定要‘快刀’出场执行战略轰炸,那目标最好是防空阵地、雷达站、军用机场和高防护军事目标。”
“正是这样,‘快刀’就象是陆军的坦克,用来突破坚固防御,”肖洋说道,“‘鸿雁’就象是跟随作战的步兵,在突破敌方防御后,剩下的事情就交给‘鸿雁’来完成。现在‘快刀’机群的轰炸已经给日本的空防体系造成了很大破坏。接下来就该‘鸿雁’上场了。”
“那我明白了。”杨朔铭满意地点了点头,“‘鸿雁’战略轰炸机只能是在5000米以上执行水平轰炸,‘快刀’是砸开核桃壳的,不过‘快刀’最好还是和陆军配合用来突破严密防御的战线。‘快刀’可以执行俯冲精确打击,另外,可以混搭‘快刀’和‘鸿雁’,‘快刀’打头,‘鸿雁’洗地。”
“看样子我们空军部的事,总长一样能拿起来。”肖洋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