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高科技军阀> 第131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0章

4月7日夜,苏军第26、12集团军受命在夜色的掩护下撤出了战斗。4月9日夜间,其它方向的苏军开始边打边撤,并将沿途的桥梁破坏殆尽,这是战争开始以来,红军第一次成功地大规模破坏桥梁。4月1日,已被苏军放弃的城市被华军占领。
同一天。东南方面军奉统帅部的命令从突出部撤向后方的“斯大林防线”。对东南方面军来说,要执行这个命令的前提条件是他们必须能够先于张至忠指挥下的华军第1装甲集群到达防线。此时,该装甲集群的部队正从苏军第5,6集团军之间快速插向苏军后方。对损失惨重、摩托化程度低的苏军来说,要想赛过这支庞大的中国快速集群几乎是做不到的。
虽然形势不利,但与东方方面军相比,东南方面军的撤退仍然是成功的。为了使比较靠西的第5、12集团军能够与其他部队保持紧密的联系,方面军命令各集团军从不同的时间开始退却:两翼的第5、12集团军在4月1日夜间开始;中央的第6、26集团军在4月11日夜间开始。为了防止华军的穿插,东南方面军还给每个集团军指定了予以扼守的中间地区。
同时为了掩护撤退,波塔波夫将军指挥的红军第5集团军受命从4月11日起对中国第1装甲集群发动反击。该集团军为此动用了4个损耗严重的军:步兵第27、31军。机械化第22、9军,其中步兵第27军只有1个步兵师和1个团,而另一个师已经不知去向。他们所面对的是中国第1装甲集群的5个精锐师。
和前几次反击一样,苏军在没有充足的装备时间(不到一昼夜)、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匆匆忙忙的向中国人发动了进攻并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已经没有多少火炮和坦克的苏军在战斗中大量使用了燃烧瓶(苏联的很多酒厂已经开始大量生产这种号称“莫洛托夫鸡尾酒”的武器)。他们所取得的最大进展是机械化第9军用了3天时间才推进了区区15公里,而且很快就被中国人打退。
但这次战斗也并非毫无意义:在经受了红军这一系列的猛打猛冲之后。中国陆军总参谋部感到西北集团军群的装甲师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侧翼非常不安全。因此在4月11日,第1装甲集群暂时转入防御,以等待步兵师的到来。与此同时,中国陆军总参谋部对整个南线战场形势的判断也产生了错误:虽然他们早在4月9日便发现苏军有后撤的迹象,但直到4月13日总参谋长蒋百里还认为红军统帅部不会允许东南方面军实施战略撤退。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中国第1装甲集群并没有按照原计划对苏军纵深长驱直入,而是在和红军后卫部队的一系列艰苦的交战中缓慢前进。(未完待。。)
(五百六十九)战火中的童年
由于东南方面军的撤退组织的较为严密,在以后的战斗中,高度摩托化的中**队虽然先于苏军在4月15日到达“斯大林防线”,但东南方面军却能够成功地逃脱包围,并阻止华军向乌法的第一次进攻。对此,中国将军杜玉明后来回忆道:“我们对(南方)敌人只能实施正面突击,但摩托化兵团却一次未能突入敌人的战略纵深或迂回敌人,自然更谈不上大规模合围了”。总的来说,中国统帅部对于西北方向的战斗并不满意,蒋百里对此评价如下:“西北集团军群进展缓慢,而且遗憾的是,损失很大。西北集团军群当面之敌顽强而有力。”
但不管怎么说,此时华军的铁钳已经合拢,对合围中的苏联军民来说,末日已然来临。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南,火车站。
“真的要允许这里的平民撤走?”
胡琏看着面色显得有些憔悴的东方白,哑着嗓子问道。
“当然。”东方白说道,“我们是军人,不是屠夫。再说平民消耗的粮食太多了,我们不是斯大林那样的屠夫,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给他们一条活路,对我们来说也是解脱。”
胡琏听出了东方白话里的“潜台词”,抬头看了看挤满了俄国平民的火车,苦笑了一声:“你竟然允许他们乘座火车离开,这也太夸张了吧?这火车对咱们也是很有用的啊!”
“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火车了。”东方白面无表情的说道。此时急于逃命的俄国平民正蜂拥的挤向车厢。东方白看到一个小女孩被挤倒在了地上,哇哇地大哭起来,他快步跑了过去,将小女孩从地上抱了起来。
可能是由于饥饿的关系,小女孩显得十分瘦弱,脸色看上去似乎比东方白还要白。
东方白从衣袋里掏出一包“萨其玛”放到了小女孩的手里,小女孩认出了这是食物,眼中闪出了光亮,她用哆嗦的小手小心的撕开了包装纸,放到嘴里咬了一口。细细的咀嚼了起来。
“莉萨!莉萨!你在哪儿?”一座车厢的车窗里,一个戴着头巾的中年妇女焦急地用俄语呼喊着。小女孩听到了呼喊声,立刻转头叫了起来:“妈妈!妈妈!”
东方白抱着他向人群走去,俄国人看到一位中**官。立刻自动的让开了一条路,东方白来到了车窗前,将小女孩从窗口递了进去,交到了她母亲的手中。
小女孩的母亲感激地看着东方白,小女孩怔怔地瞅着他,东方白看着她们,脸上仍然没有任何表情,他冲她们点了点头,便转身走开了。
胡琏远远的望着这一幕,禁不住呵呵一笑。
此时东方白和胡琏都不知道。刚刚的一幕,会因为那个小女孩的关系而载入史册。
远处的炮声变得激烈起来。
“……我们一家人离开饥饿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情形,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战斗非常激烈。曾几何时,美丽的城市变成了阴森、冰冷而暗淡的一堆石头。……人们躲在屋子里,苟且偷生。苏联政府早就迁走了,剩下的只有绝望的人们……”
“妈妈拉着我的手。我裹在围巾里,努力加快脚步。大街上,风刮起了烂报纸,广告和瓜子皮。迎面走来一队衣衫不整的士兵,肩上的步枪上着刺刀……”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