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历史军事>高科技军阀> 第155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54章

罗科索夫斯基及其司令部没有能够完成这一命令。第二天。朱可夫又命令第16集团军司令部率领步兵第18民兵师前出到沃尔夫斯克地域。收编该处全部部队和新到达该处或突出重围的部队,在北起高尔基海(高尔基水库)南伏尔加河的地带上组织防御,制止中国军队突破该地带。
12月22日清晨,科涅夫奔赴萨拉托夫。那里的情况极为严重,必须对部队进行改编和重新部署。他亲自接管了第22、第29、第30和第31集团军的指挥权。中国军队攻占了萨拉托夫,但无法再继前进。几天以后,即在12月27日,成立了伏尔加方面军,科涅夫任该方面军司令。
梅林斯克防线,对于守卫它的红军部队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它的正面有好几条河,这些河的河岸都很陡峭,对坦克的运动构成天然障碍。在这条防线上,公路和铁路四通八达。使部队能够在各个方向上实施广泛的机动。
苏军指挥部感到担忧的唯一问题是部队不够,无法有效地占领这条136英里长的防线。到12月20日时,这条防线上才仅仅部署了4个步乓师、3个后备步兵师、5个机枪营以及莫斯科炮兵学校、莫斯科军政学校、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学院的学员们。虽然原来设想要部署150个营来守卫这条防线,但实际只凑足了45个营,部队的平均密度是每个营负责守卫4公里宽的正面。
最高统帅部继采取紧急措施来保卫莫斯科。12月19日,梅林斯克防线司令部更名为莫斯科预备方面军,并得到了5个新改编的机枪营、10个防坦克炮兵团和5个坦克旅。12月21日,梅林斯克防线的部队并入第5集团军,由列柳申科指挥。随着各方面军部队的撤退,后撤的部队开始集结在这条防线上。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指示。莫斯科预备方面军的所有战斗部队和设施,应在12月22日午夜11时以前移交给朱可夫的经过改组的东方方面军。同时,最高统帅部给朱可夫派去了他迫切需要的预备队。这些部队是:14个步兵师、16个重新编成的坦克旅、40多个炮兵团、10个敷雷和火焰喷射器连等。
与此同时,朱可夫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使被合围在高尔基的各集团军摆脱重围。在这方面,他仅仅取得了局部的成功。在莫斯科南部附近,苏联红军同中国军队展开激战,试图突破合围。但是仅有少量部队于12月19日突围成功。两天后,红军又继奋力突围,约有5000人且战旦走,冲出了中国军队的防线。但是12月27日。中国军队还是歼灭了苏军第50集团军的大部。
东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发出了告军队书:
“同志们!在我国面临危险的严酷时刻,每一个军人的生命应该属于祖国。祖国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贡献出最大的力量,发扬英勇顽强、英雄主义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祖国号召我们要成为无法摧毁的铜墙铁壁,堵住黄种中国人匪帮去莫斯科的道路。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警惕性,纪律性。坚决果断的行动,必胜的信心和随时准备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来临了!”
对于苏联人来说。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
12月中旬,中国军队向莫斯科的进军已完成了三分之二的路程,钳形突击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央集团军群发布公告,共俘虏了苏军825000人,缴获了各种口径的火炮4500门、坦克1700辆。早在12月9日,一些中国新闻媒体便公开宣布,苏联被击溃了。
12月24日,中国最高统帅部发出新指令,命令中国军队将莫斯科紧紧包围起来。根据这个命令,中国第2装甲集团军将绕过莫斯科,从南面、西南和西面进行封锁,而第4集团军及第4装甲集团军将在西面、东北和北面进行封锁,并为机动部队尔后向莫斯科以北及更远地区的进攻作好准备工作。中国官兵上下对这些军事行动充满信心。对前景洋溢着乐观的情绪。他们抓紧时间写信回家,好把战争结束的消息赶在电台播送之前告诉亲人。
一个中国战士这样写道:
“……我在取暖室里与一个受伤的人闲聊。他曾经历过多次激烈的作战。一切都很顺利,可现在腿部被打伤。他非常懊丧,因为已经离莫斯科这么近了,一旦我们的军队进入莫斯科时,他却不能去了。对此他很痛苦,甚至比腿伤更感痛苦。不过他们这些野战军的待遇一般说来是比较好的,他们穿的衣服是皮的。我对此,说实话,已不再感兴趣了。我们还戴着厚厚的帽套。所有的人都发了帽套,还有其它一些保暖的小东西,因为夜里非常冷。不过也没关系。我亲爱的老婆。莫斯科离得不远了,莫斯科城里有许多好东西。我们可以在那里得到温暖,可以在那里睡个够……”
另一个中国战士给他父母写信说:“……父母大人安好!我应该告诉你们一件令人不快的消息。我们的同乡李长贵(我曾向你们提到过的)已经死了。那天,上峰派他坐摩托车去给将军送信,第二天发现他和摩托车驾驶员已死在路旁,而摩托车却不见了。这是苏联人的游击队于的!游击队很讨厌,我们越接近莫斯科,游击队员的活动就越凶。他们攻击我们的运输车队,甚至还袭击我们的后卫部队。我们离前线比较远,甚至连炮声都听不见,但是。森林里游击队员特别多,就连留下来守卫道路的部队,夜里也不得不在房屋四周筑起栅栏,并且把窗户堵起来。”
“这些俄国人是野蛮人,他们根本就不遵守打仗的规矩。就连俄国的妇女和儿童也很危险。昨天,随军宪兵队在发现李长贵尸体附近的地方烧毁了两个村庄,枪毙了一些人。不管这样做如何令人不愉快,我们还是被迫显得残酷无情一些,以便杀一儆百。……我们遭受苦难的日子不会太久了。据说,我们很快就要在来年1月初。即俄国人欢庆节日的时候,占领莫斯科。一位负责教育的军官甚至对我们讲,我们阅兵的计划早已制定出来了。当然,我们是要参加阅兵式的,俄国人也许会放火把莫斯科烧掉。以俄国人一贯的作风。他们是完全能干出来的。不过莫斯科是个大城市,在那里。他们不会把所有的东西都破坏掉的,总会给我们剩下一些东西的。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是占领莫斯科。那时,这场可怕的冬天的战争准会结束的……如果您们见到李长贵的母亲,请你们不要告诉她儿子死亡的经过,你们就说:他带领我们这一排冲锋,英勇牺牲了……”
另一名中国军官给妻子写的信,更是坚定不移地相信胜利唾手可得,他是这样写的:
“我最亲爱的妻:多亏了最高统帅部的英明,我们已来到俄国首都莫斯科的身旁。再来它一两个出色的战役,这个泥塑巨人就将垮台,我们就即将取得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无论是严寒,还是狂风,我们都无所畏惧。我们也不惧怕大雪。我们的士气高昂,我们的意志坚不可摧。俄国人现在打得格外凶狠,这是真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村落,每一所房屋,都需要我们的同伴用生命来换取。我以前给你写信时谈到的绿帽邓、老灰机,以及帮助过我们的那个上等兵程飞,都已离开人世。那个可怜的上等兵被人砍成了碎块。但是,我们排尚活着的人在怀念死去的同伴的时候,决心一往直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冲到莫斯科的市中心!活捉斯大林!我们会为他们报仇的!”
正如他信中所说的,“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可以说近在咫尺,虽然难以立刻如愿以偿。
战事对中国军队来说要顺利得多,在秋季到来之际,阴雨连绵的天气和越来越深的泥淖,曾经阻滞了中国军队的行动。那时的阴雨绵绵使大规模行动的部队因陷进松软的地面而无法前进;当大雨滂沱时,河流决堤,大片大片的地区变为粘如胶状的沼泽。俄国人大多数的公路(除直达莫斯科的公路外)由于路基不坚实,很快变得难以辨认。隐没在周围的农田之中。即使勉强辨认出来,这些公路亦很快变成了一条条走上去发出咯吱咯吱响的宽阔的烂泥路,泥巴如胶似漆粘到企图通过的车辆上。步兵挣扎着前进,稀泥经常没到膝盖。往往弄得人精疲力竭。而机械化部队的境况也不佳。他们的车辆轮子,常常陷到车轴部分。唯一能动弹的是那些宽履带车,它们缓慢而又吃力地拖着其他车辆或火炮沿途前进,直到燃料耗尽为止。由明斯克到莫斯科的公路,挤满了大批车辆,拥挤不堪且不说,很快也变成泥泞不堪、水坑遍布的长带。交通运输几乎停顿下来。中国军队各师被分散在几百公里长的地带上。而数以千计的摩托车辆陷入泥坑之中。到这时,中国军队前线司令官们一致认为,只有冬季来临,公路内外可以运动时。才能继总攻。无论如何,广为分散的中国军队师必须加以集中,并把大多陷在后方的炮兵调至前线。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最高统帅部果断的下令,所有部队停止前进,就地防守,等待冬天的到来——因为只有冬天才能把他们从泥淖中解救出来。
面对困难的阻碍,中国军队采取了一切努力来克服大自然造成的障碍。中国制造的轻型车辆和卡车离地面较高,在装上防滑链后情况便大大的改善了。更多的“灰狼”式主战坦克被补充到了前线各部队当中,原来的“行者”坦克被全部替换下来。中国军队增加了“白虎”重型坦克的数量。后勤部门给士兵们送来了大量的防寒保暖装备以及更多的补给物资。使士兵们对俄国的严寒气候能够习惯并较为适应。
尽管大规模的进攻停止了,然而,双方的战斗并没有完全停止。苏军因为气候的原因,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但他们却被斯大林一再的要求发动反击。在同气候与顽强的中国军队的令人疲惫不堪的战斗中,苏军的进展十分缓慢。因为还在取得进展,因此苏军的指挥官们没有绝望,士兵们还没有完全泄气,但和以前相比,他们的作战意志已经大大的动摇了。
从缴获的两封俄国士兵的家书中。就会发现他们的情绪已大不如前。
第一封是这样写的: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