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6章
但已无济于事。当时,卡恰洛夫将军乘坐指挥坦克,也向激战的地点冲来。在斯塔林诺克村边。华军炮弹穿透了坦克装甲,在内部爆炸……全体乘员牺牲,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卡恰洛夫中将阵亡。该集群所属各师损失惨重。
其他各集群继进行遭遇战斗。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各师从未停止冲击,但战果甚微。霍缅科、加里宁、马斯连尼科夫等将军的各集群,仅将华军击退几公里。这说明空军保障薄弱,坦克和火炮数量不足,战役的准备太仓促。
斯摩棱斯克方向的苏军已筋疲力竭。6月7日,华军完成了拿下莫斯科的计划。
晚上,几乎全体政治局委员都来到斯大林的地下掩蔽所。日间。朱可夫毫不含糊地告诉他,苏军五个集群的反攻来取得应有的进展。在华军的轰炸下受伤尚未康复的斯大林心情更加烦闷。
华军虽然在多处被逐出阵地,而且损失严重,但从作战观点看,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可怕的是。华军在一些地段投入了大量预备队,显然已占优势……卡恰洛夫将军的集群已被合围,恐怕能突破敌军堵截的人,不会很多。传闻卡恰洛夫似乎被俘……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谁亲眼看到了?好象是个副官。还有个什么人。军事委员、旅级政委科列斯尼科夫和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捷列什金上校奉召来向斯大林汇报,他们对梅赫利斯说。简直难以想象,卡恰洛夫将军会甘当俘虏。梅赫利斯批评他们“政治上幼稚”……
于是,政治局通过决议,通报作战部队,谴责卡恰洛夫将军的变节行为……
但这无补于前线的困境。斯大林心情沉重,他思索再三,考虑采取措施,调整一下军事指挥人员的职务。6月中旬,他向朱可夫建议,免去东方方面军参谋长马兰金中将的职务,由副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接任,马兰金则充任其副手……新参谋长上任,似乎可望对部队的指挥效能有所改善,同总参谋部和大本营的联系也可得到加强,但这还不够……斯大林常常想到铁木辛哥,逐步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看来他已难当此重任。他象要为这个使他苦恼的问题寻找答案似的,把目光在各政治局委员们的脸上巡视了一遍,然后,转身朝着打开的窗子,向别墅周围的森林望去。然后,又漫无所指地发问,他思绪纷乱,声音里带着凄楚:“假如我们把铁木辛哥同志从西方面军训回,也许那里的情况会好转?”
“谁来接替?”加里宁头一个应声回答。
“应当和朱可夫商量一下。”莫洛托夫建议。“军人可能看得更准。”
于是,铁木辛哥被召到总参谋部研究前线战况。他接到波斯克烈贝舍夫电话后,同朱可夫一道来到这个秘密地点。他们走进来,向斯大林报告奉命来到。斯大林晃了晃打着石膏的胳膊,带着显然没有充分把握的语调轻声说:“是这样……政治局讨论了铁木辛哥担任东方方面军司令员期间的工作情况,决定免去他的职务……建议由朱可夫接任……您对此有什么意见?”
铁木辛哥精心刮过、充满倦意的脸上,微现苍白,他眼色变得阴沉,嘴角抖了一下。他想说什么,但欲言又止,眼神中流露出不悦。
s: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有着简单的欲望和喜怒哀乐,生活虽然平庸,但是神圣不可侵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非常小,所以根本没有理由,抱着说教的态度,让别人改变生活。事实上,每个人只可能被生活改变,别人的话多是不相干的。
求月票!
(七百一十九)“圣墓”的终结
朱可夫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心情懊丧,勉强忍住发自内心的反对意见,说:“斯大林同志,前线主官更迭频繁,于战事极为不利。欢迎来到阅读”
斯大林转身面对朱可夫,向前跨近一步,象是想要听得更清楚些。他目不转睛地望着总参谋长的脸。
朱可夫继说:“来不及熟悉情况的司令员指挥作战,肯定要吃大败仗。铁木辛哥元帅指挥这个方面军不到四个星期。通过几次战役,他已熟悉了部队,了解所属部队的特点。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目前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已经迟滞敌军前进近一个月。我想,没有任何入会比他千得更好些。部队信任铁木辛哥元帅,而这一点至关重要。我认为,现在解除他的方面军司令员职务,是不公正、不妥当的。”
斯大林以疑问的目光看了看沉默无言的政治局委员们,他的意思是要他们发言。
加里宁首先说话:“也许未可夫的想法是对的。”
“我也有同感。”莫洛托夫支持加里宁。
斯大林沉默半晌,才费力地点了点头,说:“好吧,我们大家都同意朱可夫的意见?……”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铁木辛哥元帅当即返回前线,朱可夫回总参谋部。政治局委员各自离去。
室内只剩下了斯大林一个入,莫名感到烦乱的斯大林不知怎么打开了收音机。
“……今夭,在莫斯科的红场,照常举行了阅兵式,只是这一次,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红场,走过的不再是苏联红军,而是英勇的华夏联邦国防军和俄罗斯解放军的战士们……”
电台里的中国播音员正用俄语播放着华军进入莫斯科举行阅兵式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