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节目结束后,陆渐红关掉了电视,他在心中默默地祝福着郎晶,但愿她能够越过越好。
周末很快过去了,周一上班后,陆渐红接到了市委办公室打来的电话,通知他下午两点半参加市委常委会议。
在办公室室坐了一会儿,陆渐红拿起了公推公选实施方案,想了想,又放下了,只是拿着笔记簿,走向了姜海风的办公室。
姜海风的办公室一共两间,里面的一间是个套房,卧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外面的一间是秘书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里坐着一个年轻人,年纪与陆渐红应该差不多大。陆渐红认识他,是市委办公室秘书科科长江振华。
江振华见陆渐红进来,很客气地起身道:“陆部长,您好。”
“你好。姜书记在不在?”陆渐红听说过,姜海风对市委秘书长于华很感冒,据说是因为于华长了反骨,原以为是流言,这个本属于于华办公室的,现在换成了江振华,看来多半是真的。
“姜书记正在会议室开会,如果陆部红没有什么急事的话,就在这等一会吧。”江振华一边说,一边拿出香烟,是软中华,发了一根给陆渐红。
陆渐红并不着急,接过烟点上,在沙发上坐着。
江振华并不多话,给陆渐红铴了一杯茶后,便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埋头看起书来。
陆渐红虽然没有什么官架子,但也不至于和一个副县级的干部没话找话,便吸着烟拿起了报刊夹上的报纸翻看了起来。先是看了这几天的《湖城日报》,刊登的都是一些政府活动和会议方面的新闻,陆渐红注意到,报纸的头条基本都是姜海风,最近的是昨天关于他接见苏浙客商考察代表团的新闻,并配以姜海风与客商握手的大幅照片,照片上的他在笑,陆渐红有一个感觉,姜海风的笑很是意气风发。
跟着陆渐红又看了早晨送来的《燕华晚报》,晚报的性质主要是信息化、知识化、大众化和娱乐化,其中也有一些时政新闻和广告。翻看了几版,陆渐红意外地发现,上面居然有两则与郎晶有关的新闻。第一条是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宣传部合办的那台演出。标题为《古筝仙子奏“梁祝”,演出再掀新gao潮》,文中对郎晶的演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为该演出最大的亮点。另一则则是关于对郎晶专门的特别报道,内容很煽情地说了郎晶在校有多刻苦,走上社会是多么地坎坷,最后表示郎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的人来学习古筝,并且欢迎喜爱古筝的朋友与她交流学习。这两则新闻都是出自名记吕小菡之手。陆渐红微微一笑,以吕小菡的名气来宣传造势,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陆部长,你什么时候过来的?”姜海风的声音蓦然在陆不累世的耳边响起。
陆渐红忙放下了报纸,起身道:“姜书记回来了。”
姜海风笑了笑说:“进来吧。”
跟着姜海风进了里面的办公室,姜海风道:“陆部长,这一段时间的培训很有收益吧?”
开场先铺垫,这是姜海风一贯的说话方式,陆渐红明显感觉到姜海风的精神面貌由里到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散发出极度的自信。
提出公推公选,陆渐红早准备好了一番说辞,此时他无心揣摩姜海风的心理活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于自己他还没有敌意,便顺着姜海风的话道:“收获很大,我正要向姜书记汇报呢。”
陆渐红简单地汇报了培训的主要内容,然后道:“钱部长和乙部长特别强调了人事提拔制度要在原有主要领导推荐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要求对副县级以上的岗位进行公推公选,通过笔试、答辩和公示相结合的方式来提拔干部。”
371.制度改革
陆渐红的这番话水份不小,他把钱渠国也带了进来,把他的“大胆创新”刻意理解成人事制度的改革也未尝不可。当然,他说这话还是有点底的,毕竟已经跟他沟通过,还取得了他的支持。姜海风也不至于去向钱渠国去求证,那是傻子才做的事。
姜海风的尾微微一挑,道:“这可是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啊。”
陆渐红道:“这确实是大胆的改革创新,乙部长已经把湖城作为公推公选的试点县了。这件事不是小事,所以我没有静态,先向您汇报一下,请您拍板。”
姜海风微微一愣,沉默了下来。凭心而论,他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搞公推公选的。诚如陆渐红所预料的一样,他的根基还不稳,需要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时开展公推公选,无疑是很不合时宜的。但是作为试点却是乙华生提出来的,虽然,他可以力压陆渐红,但他却不能不拿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不当干部,虽然只是个副部长,决定不了他的提拔,但惹他不爽,使个绊子让你多转几个弯还是可以的,所以他沉吟了半晌才道:“这件事需要跟上面沟通一下。”
陆渐红稍微有点担心姜海风的沟通会起到什么作用,虽然这是乙华生定下来的事情,但万事都有可能,乙华生毕竟只是个副部长,万一上面有压力,乙华生未必就能扛得住,为了保险起见,陆渐红灵机一动,采取以进为退的方法,道:“姜书记,要不这事由我出面跟乙部长再谈谈,如果由您出面,万一意见相左,到时僵起来也没有回旋的余地。”
姜海风一想,陆渐红说的也有道理,反正又不是第一次拿陆渐红当枪使了,便道:“这样也好,不过要注意说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