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书楼>都市生活>权路通途> 第264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1章

第二日和曲功成一道,顶着大雪出了门。
其实对于陆渐红来说,燕华并不陌生,对燕华整个的城市建设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有一个城中村也是有所耳闻,这也属于正常情况,有发达就有落后,这是必然的事情。透过车窗看过去,经过一夜的雪,整个城市被白色所笼罩,奢华也好,破落也罢,都被雪所掩盖着。陆渐红不由暗暗摇头,这个下来的时机选得真不够巧,真是天公不美。
正胡思乱想着,蒋正元的电话打了过来,是问他们到哪了的。蒋正元对陆渐红的到来是殷切盼望的,本来他对于陆渐红的了解和认识并不够,但随着自己的上位以及景珊的介绍,蒋正元才知道,自己能够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与陆渐红有着莫大的干系,否则说不准自己就要离开燕华,去别的地方了,所以他对陆渐红怀着一种感恩的心理。
第一卷_亡羊补牢
省委距燕华市委并不远,不过由于下雪的缘故,车开得比较慢,所以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到。 ()
蒋正元带着市委副书记方加永已经在办公楼门前等着了,见得三号车驶进院内,忙迎了上去,雪花之中紧握住陆渐红的手道:“陆书记,欢迎对市委的工作进行考察。”
陆渐红笑了笑道:“蒋书记客气了,旧城改造的报告骆书记已经看到了,受其委托,先来打个前站。”
蒋正元笑着道:“陆书记真谦虚,哎呀,你看我这个脑子,雪这么大,陆书记,进来坐吧。”
陆渐红摆了摆手,道:“蒋书记,你上我的车吧,咱们一道去看看。”
陆渐红的实干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蒋正元也不客气,直接上了车,不过却是向方加永递了个眼色,毕竟是省里的领导,又是雪天,这安全保卫那是必须要保证的。
根据报告中的内容,一共三个点,一是成片重建改造,二是零散改造,三是历史文化保护性整治。
对这三个点一一进行了现场的勘察,尤其是成片重建改造,也就是城中村,虽然有积雪覆盖而且雪还在不停地下,但是依旧能看得出来,这一片城中村真的与省会城市显得格格不入,当然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想要顷刻间就旧貌换新颜,那是不现实的事情。
陆渐红下了车来,踩着积雪进了去,看到的更多的是心酸,冰天雪地里,居然还有人住着四面透风的棚子。这是一对老夫妻,带着一个孙女儿,看着孩子冻得瑟瑟发抖,陆渐红回头很不满意地看了蒋正元一眼,蒋正元也有些愧疚,与陆渐红相比,他太官僚了,这时他想起了陆渐红说过的一句话,百姓过不上好日子,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要落实到工作中去啊。”在了解到这对老夫妻的儿子儿媳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之后,陆渐红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千块钱交到了老人的手中,心痛地道,“老人家,你们受苦了。”
见到陆渐红捐钱,蒋正元也赶紧拿了一千块钱出来,随后的方加永等人也纷纷捐了款,令这对老夫妻感激涕零。曲功成悄悄拿出了手机,拍下了这感人的一幕。因为他看得出来,陆渐红不是在作秀,而是发自内心的痛心。
蒋正元向随行的方加永道:“方书记,立即让民政局统计一下,这个棚区还有多少这样的孤寡老人,立刻准备应急物资,确保他们度过严冬。”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陆渐红对于蒋正元作出的反应表示满意,不过他已经没有再继续看下去的意思,窥一叶而知全貌,像这样的孤寡老人肯定还有很多,只是叮嘱道:“要确保发放到位,如果发现有舞弊甚至是腐败行为,一经查实,严惩不贷,发现一个处理一个。”
一路上陆渐红的心情很沉重,沉得就像是下着雪的天,紧跟着又看了零散改造区,虽说零散,但面积也不小,陆渐红记在心里,不过他注意到,曲功成这一路上都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暗自点头,不错,是个有心人。
看完了这两个点,已经是中午了,蒋正元请示道:“陆书记,你看是不是先吃饭,下午再继续?”
“也好,人是铁饭是钢啊,那就吃了饭再继续。”
“那我们回市委吧。”
陆渐红目光一转,道:“回市委太费时间,不远就到望乡台了,不如就在这里吃上一口,吃完咱们可以继续看看。”
见陆渐红这么说,蒋正元也不便坚持,便让随行的市委秘书长找了一个店,根据陆渐红的要求,点了五菜一汤,一行一共才七个人,应该是足够了。
几人上了二楼,透过窗子,远远看去,在山巅之上,立着一个男人的石像。
蒋正元介绍道:“这个望乡台有些典故,据说是明末年间,有一个叫羿翔的男人随军征战,后来在燕华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役,羿翔受了重伤,躲进了这座山里。随着伤势的恶化,他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久了,才倍感思念家乡,便站在这山的最高处,遥望着东方。他死后,在他死的地方长出了一块石头,酷似他的模样,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座石头上修了亭子,这个亭子叫望乡亭,而那个基座就叫望乡台。”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爱 书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