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科举) 第154章
最开始,河阳县的百姓们还有许多不敢来报名,也不敢让衙门收什么花瓣,总觉得这些都是骗人的,冷眼看着那些穷到吃不上饭的人家闹哄哄的去干。
他们家中还有田地牛羊,没那么多闲工夫浪费在这些事上,而且县衙是什么地方?他们也想挣县衙的钱?真是想太多了!
结果,短短几天的功夫,许多人拿着一筐一筐的花瓣去县衙,然后竟然都换到了铜钱!且没有任何缺斤少两,是多少就是多少!
那些去修房子的人,自从到那边干活之后,回去后最乐意和家人说的,就是今日吃了什么。
谁都没想到,他们去修房子,居然是顿顿有肉的!
哪怕一碗菜里只有几块肉片,可这也是肉啊!
等到一月后,这些人真的都领到了五钱银子,甚至有些技术工种还多拿了两钱银子后,所有人都沸腾了!
县衙是真给银子啊!
公信力迅速地建立了起来,可惜建房子的活很快就要干完了,再去报名的人铩羽而归,拍断大腿自己当时没有去报名,错过了这次赚钱吃肉的大好机会!
而很快,第二份告示也出来了,这一次,是新造好的那处作坊要招工,男人要三百人,女人一百人。
而工钱,居然是男人每月一两,女人每月八钱!
利益动人心,哪怕有男女大防,但是贫家饭都吃不饱,哪里还在乎这些?
修过房子的人,哪里还有不信的,拉着家中的媳妇儿女就往县衙报名!
第166章
报名之人蜂拥而至!
对于前面已经尝到了甜头的河阳县百姓, 他们搞不清楚什么香皂臭皂,也搞不清楚知县老爷建那么大一个作坊究竟要做什么事情,反正他们只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跟着知县老爷干,有钱拿、有饭吃!
这个活要怎么做他们不知道?这个活辛不辛苦他们也不知道, 甚至于,这个活能做多久?他们更不知道。
这种局面,只能说是河阳县太穷太穷了。
许多人都处于一个半饥不饱的状态, 手里头的田地就那么一点点, 又没有其他的出路,所以但凡稍稍出点银子, 大家都立马丢下锄头,准备跟着县太爷干!
县衙的衙役根据沈江霖的要求, 选出了三百名男工和一百名女工, 然后经过三天的培训,这些人就开始上工了。
香皂作坊分为三块地方,目前首先做好的就是三等香皂的作坊,沈江霖将每一块加工区域分开, 教好身边的心腹每一步的加工步骤, 再让他们去对工人进行培训, 方子牢牢捏在沈江霖的手中, 所有人只知道其中的单独步骤, 从山茶花精油的蒸馏萃取、羊油的提炼、到植物碱的烧成,沈江霖都一一分派了下去, 肉眼看着库房中堆积如山的材料开始慢慢消耗下去。
范从直好不容易说服了父亲投了半成股进去,不过人家半成是三万五千两银子,他的半成只要三万两, 盖因其他富商豪绅们都暗地里给了点范从直好处。
范从直既是县丞,同时又和他们一样在里面投了股,有他这个眼线在,他们的银子花在了哪里,可不就是更加清清楚楚了一些么?
虽然沈江霖说过会将账册公开,可是他们也都是老江湖了,账册上的东西都是可以动手脚的,可以看个大概,却不可能每一桩每一件都对的上。
前面范从直告诉他们五个库房里已经收集满了各类原材料的时候,大家不是不担心这个银子打水漂,生怕这位年轻的沈大人不知道轻重,最后浪费了许多,结果现在一听走上正轨了,大家也不由得开始松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香皂成品的产出,他们来验货以及核算成本价格。
沈江霖和他们解释过,先做三等皂,再做二等,最后做一等,就是为了培养一批技术工人,往上选拔,用三等皂给他们练手,一来简单,二来损耗一些也没有那么心疼,大家都觉得有理,虽然三等皂赚的少,但是能先做出来再说。
四百名工人日日认真学习、小心去做,他们已经从管事的口中知道了,若是做的好的,会被提拔去做二等皂,月钱会涨到一两半,有这个大胡萝卜在前面吊着,没有一个人不经心的。
当第一个月结束,每一个工人都欢天喜地拿到属于他们的工钱后,一万块三等皂也在一个月后全部生产打包完毕。
这一万块三等皂分成了两种香型,一种是山茶花香,一种是茉莉花香,每一块香皂通体呈白色,上面用模子压印了“河阳”二字,用一张油纸包好,油纸上同样印有“河阳香皂”四字,是沈江霖亲笔所写,拓印而成,虽然包装简单,但是因为印了字,又有花香,十分美观。
沈江霖告诉大家,如今批量生产的成本是在150文,按照一开始他们商量好的定价200文来算,那就能赚50文了。
一万块其实也就只能挣五百两银子,这和他们投入的巨额资金比起来,太少太少!
而且,这个香皂,哪怕是三等皂,做的这般好,很多人认为,多加个五十文、一百文的,保证是可以卖的!
不同的声音再次发出,然而沈江霖却是让大家稍安勿躁。
“诸位成千上万两的真金白银投给本官,本官又怎么只会让大家挣那五百两银子?就是挣回来了,这五百两银子分给谁好?”沈江霖笑着环顾了一下四周,大家一下子都不吭声了。
然后就听沈江霖继续道:“这一万块三等皂,是用来给新来的工人练手的,如今已经从中选出了男工八十人,女工二十五人,这一百零五人将会进入到二等皂和一等皂的生产之中,并且三等皂的作坊继续招人,同时原料的种植刻不容缓,本官那一万亩土地已经全部买下打通,继续招募农人去种植。”
大家听了半天,也没听明白现在生产出来的一万块三等皂要怎么弄,其他人或许不敢问,范从直可没有什么不敢的,直接站出来问道:“大人,那这一万块三等皂,我们是预备卖往何方?”
沈江霖摇了摇头,答道:“暂且不卖。”
不卖?不卖做这么多香皂干什么?香皂的存放也有条件,还必须是在背阴阴凉处,为此沈江霖还拨款兴建了多处仓房,若是三等皂越做越多,便是仓房存放也是一笔开支。
这沈大人到底是当官的,对生意不精通啊!
有些人已经想要站出来“指点”沈江霖了。
却听沈江霖继续道:“这一万块三等皂,是用来提纯手艺人,压缩试验成本的,而且一万块太少了,至少要累积到十万块,再包船销往南北直隶,才不枉跑这一趟。再有,我们的售卖顺序和制作顺序是要相反的,一等、二等皂先卖,三等皂等一二等卖出了名气了,才能去卖。”
风尚的流行,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而在这个年代,最代表流行风尚的人,自然是皇室宗亲、达官显贵。
而沈江霖不才,正好在这方面颇有人脉。
这个香皂,一定要一开始就往高端走,再铺向普通百姓,而不是先用低廉的价格销售给普通百姓,再高价卖显贵,顺序是一定不能搞错的。
这些投了钱的人,兴致勃勃地来,愁眉苦脸地回。
沈大人虽然都和他们说了个明白,但是这这这,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这般做生意的啊!
到时候压了这么多的货,万一销不掉那可怎么好啊!
当时投钱的时候,大家想的都是利益动人心,一算里面的差价,这心就开始砰砰砰跳了,觉得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往他们这边涌来。
但是现在被这位沈知县这么一折腾,他们竟然有一种祸福难料之感,难怪这个沈知县一开口就是五十万两的天文数字,照他这样折腾法,这五十万两竟还不知道够不够他折腾的。
县衙的告示三天两头就要换一张,原本门庭冷落的县衙大门口,如今成了全县百姓最喜欢蹲守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总是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机会。
继上次的招工之后,县衙又放出了五百名额招工,大家早就打听过了到那个香皂坊究竟要做什么事情,竟是要比种地轻松许多,还能拿不错的月银,这在河阳县百姓眼中,已经成了香饽饽工种了;若是进不了香皂作坊也不要紧,县衙又开始招花匠种花、招药农种草药!
一万亩的地,拢共要招一千人哩!
而且竟也不是和普通种地似的,要交税交粮食,他们只要将花卉草药种好就行,同样是每个月发放月银,这个月银是比较低的,每个月只得三百文,但是收成之后,一半是自己的,一半是县衙的!
而县衙是承诺,会全部收购这些花卉和草药的,包括耕地用的牛、农具、水桶、肥料等等,都由县衙提供!
他们只要出人、出力气,若有人能给到增产增收的好主意,还另外会有奖金,这实在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差事!
像潘狗子一家人,他们一家五口原本是县城里最穷的那种人家,潘狗子和他婆娘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如今最小的儿子都十五,最大的儿子二十,却都是光棍,因为潘狗子经常游手好闲、偷东家、骗西家,有时候还会到外头去骗点外乡人钱财,仗着自己家里有三个儿子,就能和人家干仗。
当然,也有失利的时候,被人打的头破血流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是潘狗子不在乎,如果不靠这些,他们一家五口人吃什么喝什么?良心道德这种东西,早就在日复一日的挨饿之中丢到爪哇国去了,只要能吃饱,什么都好说。
潘狗子这样的人,消息是最灵通的,之前的工厂招工他也去了,但是他名声不好,被邻居举报后刷了下来,让他耿耿于怀许久,现在说要种花养草,他倒是来劲了,他婆娘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养花弄草,连忙就拖家带口去报名。
潘狗子早就算过了,一个人一个月三百文,他们一家人一个月就是一两半的银子,已经够他们一家五口吃饱了,若是能多种出点县衙要的什么玫瑰、山茶、茉莉花,那他们还能再收获一笔银子,说不定过年时候的新衣服都有了呢!
整个河阳县,都陷入了空前的忙碌之中。
有去种花卉草药的,有进香皂坊当工人的,有去修香皂坊的房子的,房子修好又将河阳县的路也修了一修,总之原本闲散的劳动力,一瞬间全部被清空,之前还经常有些治安问题、坑蒙拐骗之流,如今全部消失一空,所有人脑子里都只剩下两个字:搞钱!
就在这样的高速运作之下,三个月一晃而过,而这个时候,沈江霖的库存中,已经有了一等香皂五千块,二等香皂一万两千块,三等香皂八万六千块。
当然,他的第一批货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发出去了,一等香皂发了五百块,二等香皂发了一千块,此时刚刚被沈江云收到。
除了这一千五百块香皂外,沈江云还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
读完这封信后,沈江云忍不住笑着将信拿给了钟扶黎看:“看来这回,可是要夫人先出马了。”
第167章
沈江霖夫妇一去云南数月, 沈江云几次写了家书过去询问,得到的答案都是报喜不报忧,这让沈江云更加担忧了。
而现在, 沈江霖有事相求,做大哥的又怎么会推辞?
其实自从沈江霖离京后, 荣安侯府并不太平。
首先,随着沈江霖被贬谪,沈江云却是在户部升官了, 如今他不再是一个小小主事, 而是成了五品郎中。
只是沈江云这一次升迁,并没有迎来太多反对的声音,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对于沈家的补偿。
皇帝已经折损了一位爱卿, 众人也便默许了沈江云的升迁, 沈江云一向是个低调之人,并不显出什么长处,许多人都觉得,只要赶走了沈江霖, 荣安侯府翻不起大浪来。
而沈江云虽然最开始的时候心头激愤, 恨不能想尽办法报复回去, 但是看了数遍沈江霖的家书和在族人面前的讲话后, 沈江云还是按捺了下来,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搭建同僚关系、经营宗族势力上。
沈江霖家书上的一句话成了沈江云心头的座右铭:积淀实力、厚积而薄发,待到那时, 便势不可挡、无人敢挡!
钟扶黎看过沈江霖的书信后,又叫人将那一等香皂和二等香皂仔仔细细看了一番,顿时也是惊喜连连, 也不知道二弟的脑子是如何长的,怎么这般好物也能做的出来。
钟扶黎当晚就仔仔细细用一等香皂洗了一遍身子,洗完之后,感觉肌肤柔嫩、细腻光泽,穿上里衣之后,便是衣服上都散发了这股味道。
钟扶黎特地选了馥郁的玫瑰皂,味道更加芬芳,让底下人更用玫瑰皂搓洗自己的里衣,钟扶黎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一股玫瑰的香味,这种香味比起往日里贵族爱用的熏香更加自然、并不刻意。
不会太浓,让人鼻子受刺激,又不会太淡,让人直接忽略掉这股味道。
如此三日之后,钟扶黎从一堆帖子了挑了挑,选了一张沈江云的上峰户部侍郎左夫人的生辰赏花宴,打包了三块一等皂做贺礼,准备去赴宴。
钟扶黎虽然同样打扮的和普通官家女眷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她的行止雷厉风行,也不太讲究各种规矩,京城认识她的官家太太大多数都对她敬而远之,便是有几个不排斥钟扶黎的,但也不会太过亲近她,以免被其他人排挤。
只是今日,钟扶黎哪怕一个人单独坐一席,也不停地有人朝她侧目,尤其是坐在她旁边的几人,鼻子轻嗅,目光时不时地扫过钟扶黎,甚至张郎中的夫人特意站起来,假装若无其事地从钟扶黎身边走过,但是走过的时候却是特意放慢了步子,又闻了闻——果然就是那钟氏身上传出来的味道,怎的如此好闻?
张夫人坐到吴夫人身边,轻轻问:“你闻到那个味道了?可是京中又有什么新出的熏香,我竟不知道?”
张夫人平日里最爱调香,鼻子十分灵敏,每每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张夫人就爱说她的调香经,没想到今日也有她所不知道的。
吴夫人轻轻捏了一块红枣糕,揶揄地笑道:“你去问问她不就是了?”说着还挤了挤眉眼。
张夫人用手绢捂住嘴,低下头轻声道:“我一个人可不敢,你陪我一道去,若是求得了方子,我也给你调一味。”
张夫人可没忘了,有一次有人讥讽钟氏,钟氏一怒之下,直接将筷子单手折断的样子!
天爷啊,那可是紫檀木做的筷子,回去后张夫人还不敢信,叫人拿了一双红木筷子过来,自己躲在房里,两只手都拗通红,也没将筷子给折断。
而那钟氏,却是单手!这是何等力气,实在吓人!
也是因此,钟扶黎在夫人圈子里一战成名,大家心里不屑她,但是也没人敢惹她的。
吴夫人和张夫人在闺阁中的时候就是手帕交,见好友如此渴求,她倒是不觉得钟氏多么可怕,只要不惹到她,她一向独来独往、沉默寡言,讲究一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吴夫人无奈起身,陪着张夫人走到钟扶黎处,越是靠近钟扶黎,这股馥郁自然的香味就越浓,听到对方问自己熏了什么香,钟扶黎心中暗乐,果然没有坐错位置。
只是钟扶黎表面却是淡淡摇头:“我没有熏香。”
张夫人急了,连忙问道:“没有熏香,怎的会有这样一股花香味?如此好闻?”